負責人:吳金洺
地點:臺東縣卑南鄉
主要作物:有機枇杷、有機竹薑、有機西瓜、有機紅腰豆
【珍惜土地良田、堅持自然農法,並順應大自然法則,相信天生天養的生態循環才是永續之道】
地點位於臺東縣卑南鄉,一個名叫萬萬的小村落,村落人口逐年下降,平均年齡亦逐年上升,也許是因 小村落未曾過度開發的關係,微風輕拂空氣靜待點陣陣清香,四周圍繞著生機活力飽滿的良田。
【看似嚴肅、難以親近,卻有著比一般人更柔軟的心】
農場主人—吳金洺在還沒返鄉務農前,於十幾歲時就離開了老家外出工作,跟著老師傅邊學邊做,後培 養出了專業技能,為鋼骨結構,因而從事了鋼構工程承包商的工作,也許是原生家庭帶出來的個性加上當時 從事承包商工作的壓力,下了決心去做的事情就幾乎是拿性命去拚,半點也容不得閃失。
但人有幾條命去賠?一個人就算真吃到一百二十的年紀,換算天數也不過四萬多天,不如換條路也能多 陪伴家人吧!厭倦了商場爭鬥,毅然決然帶著一家人返回臺東老家。當時因母親正從事著傳統慣行農法的農業工作,便與母親一同種植釋迦,起初務農什麼也不懂,加上內心還不想放棄多年來以命相搏的專業,便一 邊做著田裡的工作,一邊則透過親戚朋友的介紹接到了一些工程工作。
儘管當時對農業並不了解,但可以確定的是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耕作方式,最甚為噴灑農藥時的煎熬, 一刻也不想多待,更何況那些農藥是噴灑在作物上的!內心開始憂心起:假設農藥殘留於作物的話,食用的人真的不會有問題嗎?那平常自己買來吃下去的食物也都是這樣子的嗎?這樣不好吧?因而開始深入了解農業,藉此也很幸運地認識了「自然農法」這耕作方式。
當時臺灣並不流行「自然農法」,當再次下決心改作自然農法時,當然也是處處碰壁,也被街坊鄰居不 看好,初期病蟲害防治、賣相、價格的問題,以及消費者對自然農法或有機產品並不認識更不用談了解了, 但既然下了決心就一定會堅持的個性,靠著自己多問、多聽、多學,累積了不少農業相關知識,漸漸地土地也開始有了回饋。
【人生就是不斷地在做選擇,而我遵從己心選擇了自然】
返鄉務農這二、三十年來,堅持以自然農法耕作的園區,已然達到了生態循環。田間常有野生蔬菜出現,甚至也能偶遇野生動物的蹤跡,環境的優劣肉眼可見,所有的堅持和努力,這片土地都會知道,甚至正 以美好的方式在回饋著。
人類不應獨享所有,大自然有其定律,尊重各個物種、順應自然,遵循著大自然法則,維持著生態的平衡,以達成人類與這片土地,共好的狀態,是一個善的循環。一直以來秉持珍惜土地的心,不曾更改,亦堅持著自然農法的耕作方式,相信只有生態平衡且達到了循環才是真正的永續之道。